交通运输需积极适应并引领消费升级趋势
发布时间:2019-02-15 08:25:00作者: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特别还面临中美经贸摩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和实体经济困难等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内需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方案。特别是2019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引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简称《实施方案》),从推进实物消费、服务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政策措施,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期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宏观政策推动,加上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费观念转变,预计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规模、结构和种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如何研判这些变化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从而作出应对;同时,如何通过自身完善进一步促进城乡消费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都是交通运输从业者和管理部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促消费行动将对交通运输行业产生多重影响
交通消费将面临自身提质升级的新趋势。交通运输行业被归为第三产业,是兼具生产性和生活性的服务行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交通运输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对象。近年来民航、高铁和小汽车出行量的高速增长,也反映了交通消费对时效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未来消费升级将进一步体现在交通运输的消费上,对于客运系统主要体现在对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加重视出行品质,会经过一个从“走得了”向“走得好”再向“走得任性”的过程;而对于货运系统则主要反映在交通物流成本与效率方面,如对于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忍耐度将会大幅降低。
实物消费结构升级对交通运输提出新挑战。由实物消费所反映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经济运行的重要统计指标,实物消费也是国家促消费政策的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汽车、家电、住房和特色产品等。首先,小汽车为代表的个体出行大幅度增长,将会冲击脆弱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也对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停车管理甚至信号控制等新要求。作为此次促消费政策的重点,《实施方案》特别针对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更新换代出台了鼓励支持措施,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会进一步刺激本就增长迅猛的县乡机动车保有量。小汽车迅速增多带来的问题,在近年来春运返乡车流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中已得到充分反映。其次,随着城乡消费转型升级,农村吃穿用住等一般消费将会继续提质扩容。特色蔬菜、新鲜水果、水产海鲜和花卉苗木等为代表的高端农村消费将会提升,在此背景下会增加如冷链物流、绿色运输和即时配送等的需求。特别是考虑到交通与脱贫攻坚的密切关系,贫困地区的消费升级将更加有赖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服务消费增加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新要求。消费需求不仅包括实物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如教育服务、交通和通信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相对于实物消费,服务消费表现出的增长速度更快。首先,服务消费增多会大幅度增加城乡交通出行总量。服务消费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更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无论是文化教育、休闲购物还是餐饮娱乐,都需要亲身参与,而交通出行作为服务消费的派生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其次,服务消费增多会带来出行目的多样化,要求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多元差异化的服务。例如:城乡客运之前主要以务工、上学和看病等“生存类”出行客流为主,随着城乡居民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出行需求增多,会对出行速度、费用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再次,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到来,人们对交通运输网络的通达性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人民群众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旅游出行需求,交通运输还存在不小差距;同时,交通设施自身旅游价值也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和拓展,从而促进交通旅游消费。
促消费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建议
积极应对并引导城乡汽车消费升级形势。合理规划建设中小城市和县乡交通系统,汽车消费升级的重点在中小城市或县乡农村地区,其交通供需规律与大城市差异较大,在交通设施、运载工具、需求总量、运输种类和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有其特点,需要针对性地规划方案。重视道路建设标准、停车配建和运行管理手段甚至交通法治理念的差异化,会同交警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出台乡村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避免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积极探索发展集约化的城乡客运出行方式,在提升交通系统效率的同时满足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使城乡交通开得通、留得住,真正受到群众欢迎,在汽车增长的背景下找到引导群众绿色出行的空间。
努力满足城乡居民日常消费升级需要。积极落实好《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加快促进冷链物流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流通安全,支撑产业转型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积极引导好电商配送发展,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适应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消费升级需求,拓展物流节点停车装卸、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电商快递、邮政寄送、信息查询、便民缴费等服务功能,适应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强多部门合作,鼓励支持“交通+产业”“交通+电子商务”“交通+旅游”等项目建设,满足贫困地区脱贫和消费的需要。
大力适应体验式服务消费升级需要。深度推进交通运输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并健全其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同时创新旅游交通产品,积极发展旅游集散中心、风景道、邮轮经济、旅游专列、低空旅游等。在交通消费升级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通过枢纽建设、信息互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运输服务水平提升,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探索新型客运出行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着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运输服务需求,如鼓励线上平台发展出行及服务、定制客运、联程运输,鼓励发展“租赁+自驾”等自由行服务等。
通过完善交通系统进一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萨德说过,在经济生活的一切创造革新中,运输工具在促进经济活动和改变工业布局方面,具有最普遍的影响力。传统上交通运输通过促投资发挥了重要的稳增长作用;交通运输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自身的优化完善本身就可以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出行时间和费用的降低会刺激居民更多地参与到旅游、购物和文化休闲等消费中,物流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日常消费。要针对促消费的重点领域,通过交通条件改善激发诱导居民的日常消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达到稳增长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