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4633・(中国)有限公司

今天是

快捷导航

当前位置:太阳成集团tyc4633 > 公交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深刻把握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19-01-31 15:55:00作者: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史也是交通运输新旧动能的转换史,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交通运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和困难。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从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出发,准确把握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的“变与不变”,才能切实推动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正确认识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出现的问题
    数字时代,计算是生产工具,数据是生产力,万物互联是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交通运输是其中受影响最深刻的领域之一。网约车、共享单车、小微客车租赁、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等“四新经济”引领着交通运输行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网约车接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共享单车在投资退潮之后依然未能“烧”出盈利模式、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渐退出,但核心技术尚未实现突破、公开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开始出现,交通运输新经济发展似乎陷入了一个低潮期。
事物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交通运输新动能培育同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兴事物发展出现反复在所难免。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新动能发展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关系到公众安全、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因而受到的关注度更高,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站在行业管理部门的立场上,推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需要从当前出现的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深入剖析并准确把握转换过程中的变革因素与不变本质,助力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和科学衔接。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的“三个变革”
    需要重新认识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林坦 王洧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定位。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超高速发展,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服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也将随之不断优化调整。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具有放大效应,将对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交通运输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将增强交通运输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推动交通运输重塑经济时空格局,引导甚至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催生新兴经济形态和新兴产业。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全面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交通运输由“服务员”向“驾驶员”转变,加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需要重新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现阶段交通运输规模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走得了、运得出的“标配”需求得到满足,正在向“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高配”需求升级。满足“高配”的运输需求,更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也是从政府主导的模仿赶超向市场引领的创新发展转换的过程。在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并发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面对新动能,政府应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在坚守安全稳定的底线前提下,营造规则透明、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需要重新认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无论是新动能还是传统动能都需要投入,变化的是产出和投入的内容以及投入产出关系。随着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外部约束趋紧,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的驱动力逐步减弱,以低成本要素、大规模投入和忽视生态环境破坏为特征的粗放型高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交通运输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就是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内容,科技、数据、人才、制度创新等新要素投入将成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的主要驱动力。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的“四个不变”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会改变。交通运输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面向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无论是新动能还是传统动能,交通运输最终都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不仅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且要让运输服务更加美好。尽管从商业的角度,“烧钱”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的捷径,但长远来看,面向公众的公平竞争和优质产品,才是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的核心考量。
    安全发展的底线不会改变。交通运输是安全生产的高风险行业。无论旧动能还是新动能,都应该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适应问题,应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明确新动能各参与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完善市场规则,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机制,强化数据监管、信用监管和自我监管。
    需求引领的导向不会改变。交通运输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运输服务需求,新旧动能都是以满足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为导向,不断提高运输效率和品质。需求的满足是一个供需匹配的动态过程,正如当斯定律所揭示的一样,修更多的路并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交通运输新动能也会刺激和带动需求升级,从而再次打破在一段时期内形成的均衡状态。未来的场景肯定会比现在更好,但是最理想的场景或许永远达不到。均衡的现实结果往往是次优的选择,而不是最优的。
    持续创新的动力不会改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最成功的经验就是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推动创新发展。无论新旧动能,创新永远是驱动交通运输发展的不竭动力,不同之处在于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逐渐过渡。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竞争是驱动创新的源泉。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就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秩序,营造新旧业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
    未来已来,只是不均衡地分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并积累着量变。一些交通新业态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些只是初露端倪,还有一些则受资本裹挟着难以看清其本质。改革开放40年,在政府主导的模仿赶超路径上,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超高速增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的新时代,需要将路径切换至市场引领的自主创新发展,在这方面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考。面向未来,在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只有深刻把握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中的“变与不变”,做到放管结合、有破有立,才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于交通运输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康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陕ICP备18022179号-1
Baidu
sogou